12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在201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盘点了这一年的中国外交,称在去年外交成功开局基础上,2014年的中国外交又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在演讲中阐释了习近平主席此前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首先是旗帜鲜明地维护得到中国人民广泛拥护的社会制度和政权属性,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外交的根基所在。第二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不干涉别国内政等优良传统,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对此加以完善、丰富和发展。第三要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践行平等等特有理念。第四要坚持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的第一要务。
而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两难的困境:如,在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后,中国外交如何在全球拓展并保护自身利益,同时在全球治理与区域安全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会否超越和摈弃传统的“韬光养晦”策略、“不结盟”方针?
在12月19日由bat365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与全球治理论坛上,与会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逸舟:邓时代外交的升级版
对于中国外交近两年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态势,bat365副经理王逸舟表示国内外一个相当流行的见解是,中国外交可能回归到一种毛时代的革命外交,或者普京式的对抗性外交。王逸舟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觉得现在是邓小平时代外交的升级版”,“邓时代是中国发展非常罕见的一个繁荣时代”,“没有理由废除邓时代外交的基本精神——和平与发展”。
王逸舟认为,升级版的中国新外交在继承了“强调守拙”和“强调坚忍,不卑不亢”两点精神外,体现出五个方面的新取向。
一是更加注重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套规则。随着利益的全球拓展,中国现在特别重视国内与国际对接,包括国内讲党纪国法、以法治国,国际上有联合国宪章,各种国际法,包括外空法、极地法、生态保护、人权公约等。“这些过去不太重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现在我觉得越来越注重了,那怕不能完全对接,起码是某种程度的契合。否则国内发展要受挫,或者国际上会不理解中国。”
二是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手段,包括速度都超出以往。“很多国家,包括跟中国有矛盾的国家,都惊呼中国开始咄咄逼人了,开始以强大的气场、强大的军事势力欺负人了。”但王逸舟提醒不要忽略,现在的外交也非常重视讲理,讲中国的“道”,讲中国的“义利”,讲亲诚惠容。“不仅要有大棒子、威慑力,也要让别的国家感觉到中国的到来、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吸引力。”
三是大力营造、积极引导周边新秩序。王逸舟预计,整个亚太(地区)的秩序,尤其是中国周边地区的格局,会在未来几十年内产生重大改观。
四是努力开拓战略性新边疆,特别是全球制高点。王逸舟表示,中国在极地、外空、大洋,包括网络、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都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五是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之道。
大国要胡萝卜更多更好,要么是创新,要么是升级和继承,那中国外交未来会否发生革命性调整呢?
陈志敏分析,虽然一些预测显示中国综合实力很可能在2030年达到世界第一,但实力地位变化并不必然构成根本上改变外交原则和实践的动力;外部局势也并未急剧全面恶化,从而迫使中国外交进行全面革命;而内部外交共识发生全面变化导致中国外交走向革命性道路的可能性,在陈志敏看来也比较小。
因此,陈志敏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需要的仍是外交创新而非外交革命。
那么中国外交仍待推进的创新是什么?
贾庆国表示,中国不能再从单一角度界定国家利益,而要全方位地认识自身利益,要认识到国家利益既包括过去的,也包括未来的,制定政策也需要兼顾过去和未来。
贾庆国认为,中国外交不仅要顺势而为、量力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还要学会借力而为——“这可能是美国始终在做的事情。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包括中国的力量,来帮助它维护有利于它的国际秩序。这对它来讲,代价最小、收获最多。”
王逸舟认为,有自己的公共产品,是全球性大国的标志之一,而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在更大范围上、可以供多边共同使用的公共产品。
“比如说海上灯塔,就是公共产品,就连海盗都可以使用,你的对手也可以使用,任何国家经过这个水域的(船只),都可以用。”“包括提供海上安全、护航,菲律宾、日本、越南的渔船倾覆了,你也可以救助。”王逸舟认为这是中国走向真正全球大国的必由之路。
对于当下的中日关系、海洋争端,以及建构亚太新格局、周边新秩序,王逸舟表示目前还乏善可陈。他援引古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虽大,好战必亡”表示,大国比较容易使用武力,或者使用起来顾忌比小国小得多,所以他建议要慎用武力。“武力不可或缺,但一定是在外交(手段)最大限度地用完之后,才可以动用。”
本文来源:http://news.163.com/14/1226/11/AED06TJA00014S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