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日前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举办思想者论坛,以“一带一路与国家战略”为主题,从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的定位、内涵及特点;一带一路提出后国内外的反应;一带一路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的关系;对于一带一路的风险评估与相关建议等,多角度地进行探讨分析。
论坛由bat365教授、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bat365在线登录网站台湾研究院经理李义虎主持,与会者包括外交学院中国中亚友好协会理事杨闯教授、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环资室主任刘岩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江林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倪建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郭震远等。
李义虎首先概述了“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进程。他说,一带一路从提出到实施发展很快,2013年是提出年,2014年是布局年,2015年是实施年,这在过去是少见的。李义虎认为,亚投行效应和领导人的出访效应催热了“一带一路”。亚投行是全球性的多边金融机构,而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是双边的、一对一、国与国之间的对接。习近平出访使得“一带一路”不仅有浓厚的地缘经济效应,且国际政治内涵越来越浓,更加注重南北关系、南南合作以及小国、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关系。但一带一路在推进过程中要对面临的问题提前进行预估、评估、进而规避风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倪建军从经济的角度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风险分析。他认为,一带一路与亚投行联系在一起,产生共振效应,反响很好。他认为,亚投行,不仅是一个战略,而且还提出了规则、秩序,其背后是规则之争。中国和美国提出了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走向的战略,相对于美国的两洋战略,亚投行秉持开放、包容、平等的宗旨。事实上,规则之争就是发展权之争。在现有的国际贸易体制下,中国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受到压制也越多。因此,中国希望推动金融体系新的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美国也在调整战略,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威胁,想把中国排除在外。在此形势下,中国必须要在体制和规则之争中赢得先机,才能推进相关战略的实施,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
倪建军也指出,一带一路在推进过程中,要注意经济效益,要规避经济风险。
外交学院杨闯教授认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走出国门的策略,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认为挑战了美国和现有的世界秩序,而且美国和日本对此态度消极。此外,资金、外汇储备、与别国合作都面临挑战,未来运营机制也是大问题。因此,一带一路在推行过程中要体现互利共赢原则,以点带面,规避意外风险,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在文化上与当地融合。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环资室主任刘岩研究员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中国发掘自身优势、促进内外联动、运筹对外关系、开拓发展新的战略格局的核心抓手,发展好海洋伙伴关系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题中要义,更是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在此背景下,我们要以蓝色经济为抓手,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合作伙伴关系——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她说,蓝色经济的发展包括海洋综合管理、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科技创新、重视社区民生福祉等,其本质是绿色、包容、创新、安全的增长。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江林研究员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行过程中,要规避政治、经济宏观上的金融风险,企业也应想办法规避风险,要意识到国家形象问题,以及当地环保、社会责任问题。而且在发展战略推行过程中会存在相关的变化,未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会随时出现和更新。企业要注意具体实施中的进程性特点,在实施过程中,随着进程,不断迎接挑战,解决问题。
郭震远研究员表示,一带一路基本上属于经济发展问题,是为了下一步的经济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组成部分提出并推行。在这一点上形成共识,相应的工作才好推进。把一带一路作为经济事务看待,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确保战略顺利进行、取得成效。但它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重大的政治效应、安全效应,要处理好外交与推行一带一路的关系,一带一路是主体,外交是为一带一路服务的。他说,一带一路建设必须与所在国经济发展目标和利益相一致,这样才能实现合作共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董事周建闽也出席了论坛。
文章来源:http://www.crntt.com/doc/1037/5/2/8/103752834.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375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