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6日,我司副教授、bat365在线登录网站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应邀撰写并在《环球时报》评论版发表题为《中美关系的根基在“沉默的大多数”》的评论文章。这篇文章从中美人文交流的角度出发,对近期出现的中美关系悲观论做了批评。
作者认为:“不少美国媒体和政策界人士可能过于关注当前中美分歧的戏剧性一面,而忽视了中美关系更牢固的社会基础。”同时指出:“尽管近年来美国对华战略疑虑有所上升,战略上牵制、防范等动作也有所增加,但美国对华战略总体上仍属于对冲战略。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们要更有战略定力,在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要看到中美关系更大的图景,不为一时一事所动,要更有战略耐心,加强战略沟通与交流,避免中美博弈中的误判,提高我引导、塑造美国偏好和行为的能力。”
作者提出:“观察和思考中美关系不能忽视‘沉默的大多数’。如果我们的眼睛越向下,越往两国地方和基层看,就越能看到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非常深厚,而且每天都在不断增长。”“中美人文交流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网,承载着中美关系的厚重,更像是无所不在的空气,维系着中美关系的‘生存’。”
最后,作者指出:“‘沉默的大多数’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践行者。”“中美千千万万民众及其丰富实践构成的中美人文交流,是我们对中美关系发展未来保持乐观与信心的源泉。”
文章刊出之后得到了教育部和中央外办领导的高度肯定。在环球网刊登仅仅几个小时,该文已经被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台湾网、解放网、新民网、搜狐、凤凰网、国际在线、共识网等各大主流媒体转载。该文在我国主流媒体的发表及广泛转载,有利于为即将召开的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文内容如下:
王栋:中美关系的根基在“沉默的大多数”
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前不久表达了他对中美关系的忧虑,认为中美关系正在接近“临界点”。他的观点代表了近年在美国媒体、智库不断上升的对中美关系的悲观看法。有意思的是,根据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6月2日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面对崛起的中国,67%的美国民众主张与中国进行“友好合作和接触”,在民主党、共和党领袖中,持这一主张的比例更高,分别达到87%和78%。相反,只有29%的美国民众主张应主动“制约”中国实力的增长,在民主党、共和党领袖中,这一比例则分别下降到22%和25%。
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媒体、智库圈同美国民众、决策者在看待中美关系上存在认知鸿沟。笔者近期访美,参加了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中美战略对话,也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国防部的官员进行了交流,得出了与上述结论一致的印象。
这表明不少美国媒体和政策界人士可能过于关注当前中美分歧的戏剧性一面,而忽视了中美关系更牢固的社会基础。同时,中美也存在对彼此意图的错误知觉和情绪性认知。尽管近年来美国对华战略疑虑有所上升,战略上牵制、防范等动作也有所增加,但美国对华战略总体上仍属于对冲战略。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们要更有战略定力,在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要看到中美关系更大的图景,不为一时一事所动,要更有战略耐心,加强战略沟通与交流,避免中美博弈中的误判,提高我引导、塑造美国偏好和行为的能力。
笔者认为,观察和思考中美关系不能忽视“沉默的大多数”。如果我们的眼睛越向下,越往两国地方和基层看,就越能看到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非常深厚,而且每天都在不断增长。从经贸、科技、教育、文化领域,中美各种人文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见证着全球化时代中美不断增强的利益交融与相互依存关系。中美年度贸易额超过5500亿美元,中国对美投资已近500亿美元。在以环境、清洁能源、农业、卫生科技为代表的一系列领域,中美双方展开了深度合作与创新。2009年-2014年间,有超过10万美国职工来华,而现在有超过27万中国员工在美国留学,占美国全部外国职工人数的1/3。中美之间每天上万人往来于太平洋两岸,2015年两国人员往来有望突破500万人次。从一个角度来讲,中美人文交流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网,承载着中美关系的厚重,更像是无所不在的空气,维系着中美关系的“生存”。
“沉默的大多数”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践行者。他们用脚投票,走出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之路。他们的声音很多时候未必能占据媒体头版,但作为中美关系的观察家,我们绝不应忽视他们。中美千千万万民众及其丰富实践构成的中美人文交流,是我们对中美关系发展未来保持乐观与信心的源泉。
文章来源: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world/2015-06/669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