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0日-11日,北京论坛(2022)国际关系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以“全球安全治理: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汇集来自亚洲、欧洲、美洲与澳洲的知名专家学者相聚云端,深入探讨全球安全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共话世界形势与人类未来。bat365在线登录网站副董事长孙庆伟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分论坛通过线上与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吸引了来自近600名海内外高校员工与社会各界人士在线听会。
国关分论坛线下主会场
通过线上视频云端参会的外国嘉宾有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克·斯奈德(Jack Snyder),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欧伟伦(William Overholt),耶鲁大学教授文安立(Odd Arne Westad),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玛丽·卡尔多(Mary Kaldor),波士顿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陆伯彬(Robert Ross),挪威国防大学教授奥斯汀·腾斯强(Øystein Tunsjø),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泰林(Taylor Fravel),蒙田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杜懋修(Mathieu Duchatel),达特茅斯学院教授威廉·沃尔弗斯(William Wohlforth),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Akio Takahara),早稻田大学教授植木千可子(Chikako Kawakatsu Ueki)。参加本次论坛的国内嘉宾有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外交学院前经理秦亚青,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南京大学bat365执行经理朱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孙岩峰等。
北京论坛秘书长严军、bat365在线登录网站国际合作部部长李昀出席论坛活动。bat365方面,经理唐士其,党委书记初晓波,学术委员会主任、bat365在线登录网站博雅特聘教授王正毅,副经理张海滨、归泳涛,国家安全学系主任于铁军,学院教授庞珣,助理教授祁昊天、陈沐阳、戴惟静、徐沁仪等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初晓波主持。
初晓波主持
孙庆伟代表学校作大会致辞。他首先对国际关系分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各国学者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孙庆伟在致辞中指出,环顾当今世界,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形势充满了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各国人民对建设一个普遍安全世界的期盼更加强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 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充分展现了应对全球安全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他强调,bat365在线登录网站作为中国高校第一批设立国家安全学的试点单位,将积极支持bat365的国家安全学团队建设,大力推动安全治理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构建全球安全治理学术共同体,培养全球安全治理领域的卓越人才,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bat365在线登录网站智慧和bat365在线登录网站力量。
孙庆伟致辞
唐士其在致辞中代表bat365向出席论坛的国内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强调,当前国际安全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如何强化全球安全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他认为,人类已经告别了可以独善其身的时代,成为一个安危与共、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在当今多元化世界中,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和而不同”或许能够成为共同追求,各国唯有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合作解决国家间的分歧与争端,才能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全球安全共同体。唐士其指出,为推动bat365在线登录网站的国家安全学团队建设,bat365于2022年4月份新成立了国家安全学系,期待未来能够与国内外高校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的发展。
唐士其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分论坛进入第一场,议题为“全球安全治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杰克·斯奈德、威廉·奥弗霍尔特、秦亚青、于铁军、陈沐阳五位嘉宾先后作主旨发言。王正毅主持会议。
王正毅主持
杰克·斯奈德以“发展与安全”作为演讲主题。他通过对比古希腊时期雅典城邦、独立战争前后美国、一战时期德国与冷战时期前苏联的发展模式,梳理了在面对较为发达国家的遏制时,一国国力快速上升伴随出现的四种发展模式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斯奈德认为,已经在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国家必然会围堵遏制后来崛起的国家,而冲突和竞争的实质是权力和资源的争夺。对于后发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是其能否破局的关键。欧伟伦以“21世纪的发展与安全”作为发言主题。他认为,对于一个发展成功的国家而言,经济成功是地缘政治成功的先决条件,但也为国内与国际带来了新的问题。发展带来的生态、能源、金融、科技等问题也是影响国家和区域安全的重要因素。对于美国而言,从制造业劳动力向服务业劳动力转型的过程具有破坏性;中国飞速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科技与社会都变得更加复杂,为中央统筹管理增加了难度。中美双方需要理性反应、冷静处置问题,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秦亚青以“重塑安全信任、重建安全合作”为发言主题,他认为安全和发展是互相支撑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安全的基础保障。当今世界面临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两个严峻的安全问题,实现共同和普遍安全,合作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他认为应加强联合国的安全职能;改善中美关系,及时沟通交流、管控和排解危机;打造全球治理领域合作平台。于铁军以“全球安全倡议的解读”为题进行发言,他从国家安全、地区安全、全球安全三个层次解读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他认为,全球安全倡议综合了三个层次,既有传统现实主义对大国协调的重视,又有对全球安全治理的关注,还有突出亚洲这一行动平台的作用。这体现了中国对于安全概念的整体多领域、安全复合性、以国家为核心的几大思维特点。陈沐阳的发言主题为“中国和西方:竞争还是趋同”,主要回答了国家间在发展方面的竞争是否日趋激烈的问题。她认为,目前国际发展援助中发展援助与出口信贷的两种方式造成了一个资金缺口,而中国的发展融资没有明确区分这两种方式,因此与西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体现出了发展融资的实践、实践规范和规则制定的趋同。
议题一讨论
分论坛的第二个议题为“全球安全治理:全球维度的思考”。文安立、玛丽·卡尔多、朱锋、庞珣、徐沁仪五位嘉宾先后作主旨发言。该议题的研讨由张海滨主持。
张海滨主持
文安立对于如何稳定美中关系并减少冲突提出了几点看法。他认为,第一,得益于当前国际经济体系,美中可以在不导致公开冲突或战争的情况下相互竞争。第二,若想达成合作,美中两国必须停止相互刺激,冷静处置敏感问题。第三,俄乌冲突与朝鲜半岛局势等国际事务对美中双方相互理解产生了负面影响。玛丽·卡尔多认为,当今世界的真正分歧,是基于地缘政治和大国间不可避免的冲突的世界观和作为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的世界观之间的分歧。第一种路径注重国家安全、领土的获取和防御;第二种路径则是基于人类安全。她指出,我们需要从深深植根于国家思维的国家安全文化转变为植根于多边思维的人类安全文化,并将其嵌入到国家思维中。朱锋在发言中回应了前两位教授的观点看法,认为中国政府在过去30年为人类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对于中美大国关系,一方面竞争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应共同面对全球挑战与生存问题。他认为,中美关系仍然是未来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没有大国合作就没有治理,并就台湾问题与当前局势表达了独到的观点与看法。庞珣以“全球安全网络和道德风险:国际合作网络中的脆弱性还是责任?”为发言主题,她认为,第一,道德风险很可能存在于国际合作网络中,以防止公共的或集体的不良风险成本;第二,道德风险更可能是在这种网络的外围,而不是中心。她指出,鉴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全球安全网络是否真的使系统更为安全这一问题应被更系统地审视,此外,应更加关注道德、伦理责任在当今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徐沁仪以“气候风险与安全:分析《巴黎协定》的有效性和韧性”为发言主题。她认为,在《巴黎协定》的有效性方面,减排成果仍然不足、《巴黎协定》的转型潜力不清晰、在制度力量方面仍然存在着透明度和问责机制欠缺的问题。在《巴黎协定》的韧性方面,她评估分析认为,当前治理基础没有动摇、治理目标相对稳固,但治理方式中执行与互动存在波动与冲突。尽管在能源使用和转型方面存在一些短期挑战,但《巴黎协定》的治理韧性仍然相对较强。
议题二讨论
分论坛的第三个议题为“全球安全治理:地区治理的实践”。奥斯汀·腾斯强、傅泰林、张宇燕、归泳涛、陆伯彬五位嘉宾先后作主旨发言。该议题的研讨由高原明生主持。
高原明生主持
奥斯汀·腾斯强认为,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中美已经构成新的两极体系,在平衡、稳定、外围竞争和次要国家回旋空间上都与原有体系不同,同样将对意识形态、经济、技术和制度方面产生与冷战时期不同的影响。这种新的两极体系可以解释为“具有冲突的共存”,包括动态的海上竞争、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全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等。傅泰林的发言聚焦中美关系,他认为,第一,当今中美关系在安全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双方都在尝试寻找一个战略性解决方案;第二,中美都有双边战略,如何在双边竞争框架中进行取舍、找到一种均衡尤为重要;第三,中美都是全球治理框架内的核心行为体,肩负着重要国际责任。张宇燕从非传统安全和地缘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当前值得关注的几大挑战:一是经济挑战,美国与欧洲的货币转向对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带来了很大影响。二是能源转型挑战,目前全球气候治理机制效果有限。三是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挑战,当前亚太区域合作出现平行体系,没有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进行。他建议应发挥存量机制作用、在增量方面扩展RCEP机制容量、加强各个层次的对话沟通,以合作应对各种安全问题。归泳涛认为,在东亚地区“旧冷战”仍未结束。朝鲜半岛表面上是核不扩散问题,本质还是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之争。尽管美国声称不会挑起“新冷战”,但其对华政策与冷战时如出一辙。相比之下,中国始终积极参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不操纵友好国家搞对立。另一方面,中美之外的很多亚洲国家不希望出现冷战局面与选边站,两极化难以成功。一个大国越是拉帮结派遏制另一个大国,其在该地区的外交政策就越失败。陆伯彬认同美国仍在使用冷战政策对华的观点。他认为,两国的冲突虽未达到冷战状态,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较量仍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美国视台湾为遏制中国的重要盟友,正在扩大对台合作,并将会着力影响2024年台湾“大选”。届时“台独”势力将会更大胆,对台海局势造成威胁,中国必须要做好准备。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注重提升威信,以抵消中国崛起带来的影响。虽然美国将缩减印太地区海军驻军规模,但同时一直在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盟友构筑防线,形成持久系统的防御力量,不容小觑。从总体看中美将陷入竞争关系,但在安全领域的政策选择可以发挥作用。
议题三讨论
分论坛的第四个议题为“全球安全治理:各国的安全政策”。杜懋修、威廉·沃尔弗斯、植木千可子、孙岩峰、祁昊天、戴惟静六位嘉宾先后作主旨发言。该议题的研讨由于铁军主持。
于铁军主持
杜懋修介绍了法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的视角、思考和行动。首先,应将欧盟一体化视为法国安全政策的背景,法国能影响并塑造欧盟的安全政策,但其中也存在着分歧。法国安全政策的核心体现在马克龙提出的权力制衡原则,即法国通过国际干预,在冲突中的不同利益方之间达成平衡。此外,欧洲的经济安全十分重要,可通过贸易工具应对潜在的风险。威廉·沃尔弗斯阐述了美国的安全政策。他指出中国崛起和俄乌冲突没有使美国改变其基本的战略立场。美国的决策遵循大战略路线,建立在美国至上的逻辑上,美国及其盟国仍然在地缘政治层面具备强大实力和竞争优势。植木千可子介绍了日本目前的局势和国家安全政策,重点分析了日本即将出台的国防战略,并结合当前国际机制、日美同盟有效性、日中接触政策、朝鲜半岛问题与台湾问题展开分析,认为日本对于目前的安全形势总体上持谨慎悲观态度。孙岩峰在发言中对拉美的安全观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拉美国家既有发展中国家的特色,也有西方国家的特征。在当今国际形势与全球化逆转态势下,拉美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关注发生重大变化,担心成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担心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被边缘化,担心成为大国瓜分资源的对象,因而拉美形成以政治、国土、经济、资源几大层面为内涵的新安全观。祁昊天主要分析了中美之间军事、技术上的变化。他认为,大国博弈的迷思导致双方战略对抗时都存在误判的可能和风险,在未来新技术的应用中,风险控制方面会更加困难,存在冲突升级的可能。他认为各国需要进行真诚对话、提升监管、管控风险,应针对新技术的应用制定新的框架规范,同时需要找到共同关切的领域以开启对话,此外应增加预警时间,提升风险干预的有效性。戴惟静围绕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政策、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发言。她认为,俄罗斯最新安全战略是将国防安全、信息安全、国民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安全保障体系则主要涉及安全威胁的判断、决策机制、多样化保障安全的手段,俄罗斯强调以军事手段和非军事手段的综合应用来保障国家安全;俄罗斯认为安全比发展更重要,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
议题四讨论
在每一场议题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线上听众踊跃提问,与会嘉宾分别作出了直接回应或线上文字补充解答,会场气氛热烈。
唐士其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论坛是一次求真务实、精彩纷呈的会议,两天的讨论展现了各位学者对于全球安全问题全面深入、客观理性的严肃思考,同时,这也是一次让与会者增强信心的会,各位学者的冷静分析、理性思考,让我们看到了团结、包容、合作、坚守的珍贵品质,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去共同面对未来挑战。他强调,在当今世界,对于安全的威胁也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由于被视为正当利益与价值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用一套原则反对另一套原则,合作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要求参与方在某些方面有所放弃、做出牺牲。因此我们需要调整对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认识,而并非一味追求国际合作的非零和性质。最后,他代表bat365对所有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北京论坛秘书处的大力支持和会务团队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2022年北京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至此圆满落下帷幕。
唐士其致闭幕辞
bat365在线登录网站线下会场合影留念
文字:王雨濛
文字素材:孟子祺 吴焕琼 于佳钰 刘婧文
图片:北京论坛秘书处 吕紫烟 周真
责编:张春平 冯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