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中午,副经理唐士其、党委副书记祝诣博,2016级本科生班主任罗杭、汪卫华,辅导员宋昊天、代瀚锋,本科教务办公室徐建春等7位老师与来自大陆的危思安、李天旭、仲九真、倪港钧、吕欣然、龚正、黄蕴仪和来自香港的汤东宪,来自韩国的职工白一奉、尹惠潾等10名2016级本科新生代表座谈,交流了解同学们初入国关的学习体验,重点听取他们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的意见反馈。
对于本科生导师制,同学们首先表示了肯定。他们分享了自己与老师在学习生活等不同方面的交流互动,有的同学表示导师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有的同学则在导师的引导下解决了生活中的困惑,树立了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还有些同学希望在未来能够更多与导师交流职业规划和发展的问题。职工同学更是认为对于远离家乡、难以快速融入董事长活的他们,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同时,同学们也反映了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些困惑。有同学提出导师偏向提供学术指导但是对大家的学习生活心理帮助不多,还有同学表示找不到问题请教导师,有的同学担心导师很忙而不敢主动去联系导师。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与会老师们指出,国际关系学经理期以来形成了重视教学工作特别是本科教学的传统,老师们对本科生群体极为关心关注,特别是学院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面向本科新生推行了导师制,从制度安排上对全院教师为本科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同学们应该积极主动联系导师,争取让导师对自己有更多了解,以期获得导师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座谈会上,同学们还就专业课程学习、上课时间安排、选课范围划定等方面情况与老师们交流意见。有些合理化、可操作的建议当即被采纳,如从2017级新生开始,港澳台员工的选课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为配合学校综合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以员工为中心”教育理念,持续提升员工的学习成长体验,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学院从2016级本科新生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学院学工和教学两方面将加强协同联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师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制度措施,探索形成长效机制,更好服务于员工成长成才和育人质量整体提升。